今天課堂的其中一個要點,明白聖經描述的復興是「已然,未然,必然,仍然」,後來有人加多一樣說有人錯看了以為復興是「徒然」的。
願賜平安的神親自使你們【全然】成聖!
又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
在我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
完全無可指摘!
(帖撒羅尼迦前書5:23 和合本)
感謝主,課後有機會與一位肢體交談,一同經歷聖靈的工作,和操練饒恕的功課。
「讓靈性帶動生活」為我們帶來「突然」的復興🙏
今天課堂的其中一個要點,明白聖經描述的復興是「已然,未然,必然,仍然」,後來有人加多一樣說有人錯看了以為復興是「徒然」的。
願賜平安的神親自使你們【全然】成聖!
又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
在我們主耶穌基督降臨的時候,
完全無可指摘!
(帖撒羅尼迦前書5:23 和合本)
感謝主,課後有機會與一位肢體交談,一同經歷聖靈的工作,和操練饒恕的功課。
「讓靈性帶動生活」為我們帶來「突然」的復興🙏
1.主耶和華以勒,在祂山上必有預備;亞伯拉罕證明,敬畏之心,主居首位。以撒獻上,神就代以聖羔羊,信心之父留下榜樣!2.主耶和華拉法,守祂誡命必得醫治;瑪拉苦水變甜,只因聽從真神指示。投樹入水,預表十架能除罪,苦杯交托死味亦美!3.主耶和華尼西,在爭戰中是我旌旗;亞瑪力人預表,人的肉體必須厭棄。摩西舉手,亞倫戶珥旁助守,約書亞使敵酋授首!4.主耶和華沙龍,賜我平安有驚無險;基甸蒙召,擊打仇敵米甸,膽怯不前。羊毛為憑,或濕或乾都分明,懦夫一信頓成精兵!5.主耶和華若以,有祂牧養不至缺乏;有祂同行,一無懼怕,任往海角天涯,死蔭幽谷,有杖有竿來慰護,恩慈常隨聖殿永住!6.耶和華齊根努,信靠祂的必得稱義;我罪罄髮難計,寶血底下全被洗滌,哈里路亞,世界虛空又虛假,惟願一生高舉十架!7.主耶和華沙瑪,聖城稱為神的所在;聖徒把主披戴,聖俗有別,界分內外,新天新地,
新婦妝飾已整齊,與主聯姻永世無替!
【耶和華七尊名】的經文賞析
1. 耶和華以勒(創廿二:14) 山上(創廿二:2) 預備(創廿二:14) 亞伯拉罕(創十七:5)敬畏(來十一:7) 信心(來十一:17)2. 耶和華拉法(出十五:26) 守祂誠命(出廿十:6) 瑪拉苦水變甜(出十五:23-25 )真神(賽四三:10) 投樹入水(出十五:25) 十架除罪(太廿六:28,西一:20)苦杯(太廿六:42) 死味(太十六:28)3. 耶和華尼西(出十七:15 原文) 亞瑪力人(出十七:14) 肉體(約六:63, 加六:24)摩西舉手(出十七:11) 亞倫戶珥旁守助(出十七:12) 約書亞使敵酋授首(出十七:13)4. 耶和華沙龍(士六:24) 基甸蒙召擊打仇敵米甸(士七:9) 羊毛為憑(士六:36-40)或濕或乾都分明(士六:37-40) 精兵(提後二:3)5. 耶和華若以(詩廿三:1原文) 牧養(詩廿八:9) 同行(創五:22) 天涯(申三十:4)死蔭幽谷(詩廿三:4)有仗有竿來安慰(詩廿三:4) 恩慈(詩廿三:6)6. 耶和華齊根努(耶廿三:6 原文) 信靠(徒十三:39,羅五:1) 寶血(彼前一:19)哈利路亞(啓十九:1) 虛空(詩六二:9,傳一:2) 虛假(詩六二:9) 高舉(徒五:31)7. 耶和華沙瑪(結四八:35 原文) 聖城(啓廿一:10-11) 聖徒(腓一:1) 披戴(羅十三:14)新天新地(啓廿一:1) 新婦妝飾已整齊(啓廿一:2) 永世(賽四五:17)
最近教會兩個現有的職青團契,預備“結業”(或者“畢業”會好聽啲)希望大家“重拾”使命,“重新”出發。所以趁機會回顧和分享一下職青事工的資源。
不經不覺也“返咗” 團契廿幾年,有小小個人觀察,希望很快可以在新團契的訓練中與大家一起討論。從“關係導向門徒的轉化”角度來看,我個人認為團契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有七個方面:
有關「團契」的一些討論問題(歡迎大家繼續提出,以便我們有所檢討和改善)
以下是一些對團契比較有幫助的資源。首先是Fuller神學院對青年事工多年研究的成果, Growing Young (暫譯《使教會再次年輕起來:幫助年輕人發現和愛上教會的六種基本策略》)[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qAaD6XNPdA (英文介紹)
![]() |
一、如何贏回亞洲青年?
· 亞洲的年輕人感到與教會脫節。那麼上帝對這個世代的心意是什麼呢?
· 在約珥書二章28節提到,「以後,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老年人要做異夢,少年人要見異象。」我們看見主在末世時代,為長輩和年輕人賦予了共同的夢想和願景,相信主在這個季節裡,要人們跨代同行!
· 約翰一書二章14節中,這封信不僅是寫給教會的長老,也是寫給父親們與年輕人的。信中說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但為了實現上帝的目標,眾人走在一起。
· 在民數記八章24-26節,神指示如何建立會幕,並提到跨代如何同行。50 歲及以上的人不必做與年輕人同樣的任務,但是他們必須服事和守衛。為著神的榮耀,年輕人與長者一起配搭服事。
· 來自印度的Sharon禱告願主感動我們,為亞洲尚未認識主的年輕人禱告、為教會中受到傷害和被誤解的年輕人禱告,為我們提供重新與年輕人連結、表達愛和建立這些關係的機會。
二、Z世代以後的世界觀
· Z世代的特徵:
o 數位原住民 (「Nomophobia 」,是一個源自無手機的恐懼症的名詞)
o 更願意改變 (想要探索不同的觀點和體驗,願意接受變化,喜歡結構較少的環境,對事情的承諾感較低)
o 對社會問題感興趣 (藉由網路了解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對社會問題充滿熱情和興趣)
o 對未來生活的關注和前幾代不同(「yolo」/「愛自己」的年輕人會優先考慮做最適合自己利益的事情。與前一代想終身穩定工作,或結婚生子的看法截然不同)
· 面臨狀況:
o 不安全感和恐懼感很高(接觸各式數據和消費情報,因此處於高度抑鬱和焦慮之中,「人們真的喜歡我嗎?」)
o 想證明他們的生命很重要(想展現他們的生活,存在感,與眾不同、打破常規,「我們會對世界產生影響嗎?」)
o 被海量訊息淹沒(不確定什麼是真實的,並且想知道「我是誰、我來這裡是為了什麼?我屬於哪裡?」)
o 下一代渴望教會成為真實的朋友(希望被接納和了解,想要真實的雙向關係,在沒有任何刻板印象的情況下被聽見,希望成年人與他們同行。)
三、渴望建立真實社區
· 教會領袖常常告訴抑鬱症患者要多禱告、要快樂、要與上帝有親密關係,卻沒有給患者哭泣、哀悼和成為患者的安全空間,如此很可能就會失去他們。
· 他們不斷在尋找「無濾鏡」的真實角色。
o 在路加福音十八章中,看到耶穌稱讚那些誠實禱告並顯示他作為罪人的弱點的稅吏。
o 在馬太福音廿三章中,耶穌批評宗教領袖,因他們為自己帶上很多濾鏡,他們不是真正的領導者。
· 教會如果想要領導下一代,必須勇於面對自己脆弱的一面,而不是彰顯自身的完美。
o 1.我不知道:意味著會謙卑地問更多問題。
o 2.我不瞭解:領導者會花更多時間傾聽。
o 3.我錯了:更願意放下身段,表達更多的歉意。
四、活出真實的信仰
· 充滿熱情地關心真實(Truth)、正義(Justice),並且直言不諱,他們想要關懷世界,想要幫助LGBT 、窮人、難民
· 年輕一代在尋找什麼?
o 年輕人不喜歡只從講台聽信息,他們要看到你如何實踐?他們自己也渴望成為光和鹽。教會不僅需要了解世界使用的流行語,避免在不了解問題核心,或內心深處的呼聲的情況下,做出假設或駁回。
· 教會需要考慮的問題
o 教會可以有更多對話,年輕人希望理解思考過程,而不是提供一概而論的「是」或「否」的答案給他們。比如說他們想理解教會,教會如何能夠做的更好?
o 不只是做門訓,而是如何把所學的知識和愛上帝,實踐於日常生活中。耶穌就是用這種門訓方式,讓門徒跟著祂、看祂、聽祂。初代教會也藉著對他人的犧牲服務,而得到異教社會的認可。
o 教會需要傾聽他們的聲音,對於公義和憐憫是怎樣想的,也需要聖經的教導,投入到實際的行動中,活出真實的信仰和生命。
五、新世代門徒訓練
· 新一代年輕人是數位原住民,他們的閱讀、思考和學習方式已然改變。教會不僅僅是創建一個 Tik Tok 帳戶,或者在社交媒體上關注他們。在一些國家裡,教會還需要面對國家主義的爭戰。接觸新年輕人教會本身就有很多侷限,教會要如何贏回年輕人的靈魂?答案是回到耶穌的模式──門徒訓練,關鍵是建立信任關係。年輕人尋找的是真實的生命。
o 1.裝備:需要有專門服事年輕人的領袖,與年輕人建立真實關係。
o 2.檢視:省視目前的宣教策略,將信息限制在 20 分鐘左右,並講述年輕人相關的故事和見證。
o 3.授權:年輕人可以被授權,教會牧者需要傾聽他們的聲音,並了解他們在朋友中成為基督徒是什麼感覺?並讓他們參與設計教學內容和方案。
六、如何更有效地培養青年領袖
· 「有的世代認為領導者要站前面、有的世代認為領導者要站在一起。面對Z世代,我們的焦點不是要放在工作上,而是要放在做工的人身上。教練是幫助在球場打球的人。」
· 不要以讓他們等待的方式,來測試他們的忠誠度,而是透過給他們機會,並看看他們如何承擔責任。不是等他們準備好再接班,而是現在就可以交給他們。
· 當你投資他們時——他們會知道你關心他們;當你將資源交給年輕人,讓他們投資在社區時——他們會知道你信任他們。
· 「現在就要開始培育跨代領導人!」我們就可以規劃領導地位更新換代,Z世代渴求的不是接班以後就離開,而是現在一起操練領導力。
七、在基督裡每一個世代都是合作者
· 「世代差異,其實要回到最根本問題,我們是因著上帝、福音而走在一起,若從福音角度來看,不管是哪一個世代,都需要悔改的心,讓生命接受上帝恢復與重塑。」
· 我們不再看我們是彼此競爭的壓迫者,在基督裡我們是合作者,上帝的使命不僅是把我們從罪中解救出來,還要我們與上帝一起同工、與世界對話,直到有一天上帝把一切都更新。
· 董牧師會後分享了一些回憶,在他21歲時,他的牧師讓他擔任一場重要聚會的講員,25歲時,就開始交給他事工和責任。38歲時收到邀請成為世界華福中心總幹事,「很感謝陳世欽牧師,陪伴我成長、尊重我的意見,讓我有機會負責任,做出困難的決定,他的授權大大祝福了我,他是我很好的學習榜樣。」
[1] Powell, Kara, Jake Mulder, and Brad Griffin. Growing Young: Six Essential Strategies to Help Young People Discover and Love Your Church. Baker Books, 2016.
[2] 【2021洛桑亞洲宣教大會4】如何贏回亞洲青年?六國Z世代領袖與董家驊牧師談翻轉新世代(上),https://ct.org.tw/html/news/3-3.php?cat=80&article=1387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