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教會兩個現有的職青團契,預備“結業”(或者“畢業”會好聽啲)希望大家“重拾”使命,“重新”出發。所以趁機會回顧和分享一下職青事工的資源。
不經不覺也“返咗” 團契廿幾年,有小小個人觀察,希望很快可以在新團契的訓練中與大家一起討論。從“關係導向門徒的轉化”角度來看,我個人認為團契健康發展的關鍵因素有七個方面:
導師與職員的關係 - 點解亦師亦友咁緊要?導師與職員有咩分別啊?點解好似一路都唔夠導師唔夠職員嘅?
團契職員帶領團友 - 與其問邊個帶歌,帶查經,帶小組,帶嘢食?不如問下我哋應該點樣帶團,先帶到團友?
團友主動邀請朋友 - 老老實實,你有冇諗過請朋友嚟㗎?有好嘢,冇理由唔益朋友?諗吓團契有咩好嘢介紹?
新朋友找到歸屬感 - 你第一次返團契嘅感覺係點樣?點樣搵返嗰種感覺俾新朋友?諗吓有邊個關心過你,你又可以關心邊個?
整個團契樂也融融 - 你喺團契裏邊最開心嘅嘢係咩呀?有冇發生過啲唔開心嘅嘢先?咁你點解仲會返團契嘅?
彼此服侍互相配搭 - 恩賜測試有用嗎?團契有啲咩唔同嘅崗位可以建立生命?點樣先成為一個神隊友?
等到我們長大成人 - 點至算係在真道上同歸於一?團契幾多年至「夠秤」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有關「團契」的一些討論問題(歡迎大家繼續提出,以便我們有所檢討和改善)
怎樣處理小圈子
怎樣提攜新人
怎樣栽培團契職員
以下是一些對團契比較有幫助的 資源。首先是Fuller神學院對青年事工多年研究的成果, Growing Young (暫譯《使教會再次年輕起來 :幫助年輕人發現和愛 上 教會的六種基本策略》)
1. 對當今年輕人富有同理心的承諾:「你所要作的就是認識他們 ......努力了解他們做事的方式和原因,他們的身體和情感需求,他們對世界的看法以及什麼對他們有意義。」 2. 領導層願意放低權勢的枷鎖:不是控制,而是賦予人們權力,使他們能夠利用他們的恩賜來實現教會的異象 3. 認真對待真實的耶穌:在教導中不斷回到耶穌身邊,此時此地應用信心,領袖們以恩典和寬恕為榜樣 4. 為溫暖的社區提供動力:領袖戰略性地策劃社區活動,以連接整個教會,並在家中而不是辦公室與人會面 5. 優先考慮各地的年輕人(和家庭):像會眾一樣,發展培訓和小組,致力發展有孩子的年輕家庭 6. 成為最好的鄰居:服務被邊緣化的群體,幫助無家可歸的鄰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qAaD6XNPdA (英文介紹)
VIDEO
接著第二部分是《基督教論壇報》中兩篇報道的整合,認識董家驊牧師談翻轉新世代的一些想法。董牧師與六位來自不同國家的Z世代領袖,一同討論「贏回亞洲的下一代:建立真實的團體」當中包括:中國的Chloe Wu、新加坡的 Heidi Tan、印度的Sharon Dominica、泰國的 Son 、韓國的 Yejin In和斯里蘭卡的Blessing等人。他表示看見這些年輕人,渴望與上一代同行,他們共同的看見是「上帝是世世代代的上帝」。他們對談內容的七個題目訣要如下:
一、如何贏回亞洲青年?
· 亞洲的年輕人感到與教會脫節。那麼上帝對這個世代的心意是什麼呢?
· 在約珥書二章 28節提到,「以後,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有血氣的。你們的兒女要說預言;你們的老年人要做異夢,少年人要見異象。」我們看見主在末世時代,為長輩和年輕人賦予了共同的夢想和願景,相信主在這個季節裡,要人們跨代同行!
· 約翰一書二章 14節中,這封信不僅是寫給教會的長老,也是寫給父親們與年輕人的。信中說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但為了實現上帝的目標,眾人走在一起。
· 在民數記八章 24-26節,神指示如何建立會幕,並提到跨代如何同行。 50 歲及以上的人不必做與年輕人同樣的任務,但是他們必須服事和守衛。為著神的榮耀,年輕人與長者一起配搭服事。
· 來自印度的 Sharon禱告願主感動我們,為亞洲尚未認識主的年輕人禱告、為教會中受到傷害和被誤解的年輕人禱告,為我們提供重新與年輕人連結、表達愛和建立這些關係的機會。
二、 Z世代以後的世界觀
· Z世代的特徵 :
o 數位原住民 (「 Nomophobia 」,是一個源自無手機的恐懼症的名詞)
o 更願意改變 (想要探索不同的觀點和體驗,願意接受變化,喜歡結構較少的環境,對事情的承諾感較低)
o 對社會問題感興趣 (藉由網路了解世界正在發生的事情,對社會問題充滿熱情和興趣)
o 對未來生活的關注和前幾代不同(「 yolo」 /「愛自己」的年輕人會優先考慮做最適合自己利益的事情。與前一代想終身穩定工作,或結婚生子的看法截然不同)
· 面臨狀況:
o 不安全感和恐懼感很高(接觸各式數據和消費情報,因此處於高度抑鬱和焦慮之中,「人們真的喜歡我嗎?」)
o 想證明他們的生命很重要(想展現他們的生活,存在感,與眾不同、打破常規,「我們會對世界產生影響嗎?」)
o 被海量訊息淹沒(不確定什麼是真實的,並且想知道「我是誰、我來這裡是為了什麼?我屬於哪裡?」)
o 下一代渴望教會成為真實的朋友(希望被接納和了解,想要真實的雙向關係,在沒有任何刻板印象的情況下被聽見,希望成年人與他們同行。)
三、渴望建立真實社區
· 教會領袖常常告訴抑鬱症患者要多禱告、要快樂、要與上帝有親密關係,卻沒有給患者哭泣、哀悼和成為患者的安全空間,如此很可能就會失去他們。
· 他們不斷在尋找「無濾鏡」的真實角色。
o 在路加福音十八章中,看到耶穌稱讚那些誠實禱告並顯示他作為罪人的弱點的稅吏。
o 在馬太福音廿三章中,耶穌批評宗教領袖,因他們為自己帶上很多濾鏡,他們不是真正的領導者。
· 教會如果想要領導下一代,必須勇於面對自己脆弱的一面,而不是彰顯自身的完美。
o 1.我不知道:意味著會謙卑地問更多問題。
o 2.我不瞭解:領導者會花更多時間傾聽。
o 3.我錯了:更願意放下身段,表達更多的歉意。
四、活出真實的信仰
· 充滿熱情地關心真實( Truth)、正義( Justice),並且直言不諱,他們想要關懷世界,想要幫助 LGBT 、窮人、難民
· 年輕一代在尋找什麼?
o 年輕人不喜歡只從講台聽信息,他們要看到你如何實踐?他們自己也渴望成為光和鹽。教會不僅需要了解世界使用的流行語,避免在不了解問題核心,或內心深處的呼聲的情況下,做出假設或駁回。
· 教會需要考慮的問題
o 教會可以有更多對話,年輕人希望理解思考過程,而不是提供一概而論的「是」或「否」的答案給他們。比如說他們想理解教會,教會如何能夠做的更好?
o 不只是做門訓,而是如何把所學的知識和愛上帝,實踐於日常生活中。耶穌就是用這種門訓方式,讓門徒跟著祂、看祂、聽祂。初代教會也藉著對他人的犧牲服務,而得到異教社會的認可。
o 教會需要傾聽他們的聲音,對於公義和憐憫是怎樣想的,也需要聖經的教導,投入到實際的行動中,活出真實的信仰和生命。
五、新世代門徒訓練
· 新一代年輕人是數位原住民,他們的閱讀、思考和學習方式已然改變。教會不僅僅是創建一個 Tik Tok 帳戶,或者在社交媒體上關注他們。在一些國家裡,教會還需要面對國家主義的爭戰。接觸新年輕人教會本身就有很多侷限,教會要如何贏回年輕人的靈魂?答案是回到耶穌的模式 ──門徒訓練,關鍵是建立信任關係。年輕人尋找的是真實的生命。
o 1.裝備:需要有專門服事年輕人的領袖,與年輕人建立真實關係。
o 2.檢視:省視目前的宣教策略,將信息限制在 20 分鐘左右,並講述年輕人相關的故事和見證。
o 3.授權:年輕人可以被授權,教會牧者需要傾聽他們的聲音,並了解他們在朋友中成為基督徒是什麼感覺?並讓他們參與設計教學內容和方案。
六、如何更有效地培養青年領袖
· 「有的世代認為領導者要站前面、有的世代認為領導者要站在一起。面對Z世代,我們的焦點不是要放在工作上,而是要放在做工的人身上。教練是幫助在球場打球的人。」
· 不要以讓他們等待的方式,來測試他們的忠誠度,而是透過給他們機會,並看看他們如何承擔責任。不是等他們準備好再接班,而是現在就可以交給他們。
· 當你投資他們時——他們會知道你關心他們;當你將資源交給年輕人,讓他們投資在社區時——他們會知道你信任他們。
· 「現在就要開始培育跨代領導人 !」我們就可以規劃領導地位更新換代,Z世代渴求的不是接班以後就離開,而是現在一起操練領導力。
七、在基督裡每一個世代都是合作者
· 「世代差異,其實要回到最根本問題,我們是因著上帝、福音而走在一起,若從福音角度來看,不管是哪一個世代,都需要悔改的心,讓生命接受上帝恢復與重塑。」
· 我們不再看我們是彼此競爭的壓迫者,在基督裡我們是合作者,上帝的使命不僅是把我們從罪中解救出來,還要我們與上帝一起同工、與世界對話,直到有一天上帝把一切都更新。
· 董牧師會後分享了一些回憶,在他 21歲時,他的牧師讓他擔任一場重要聚會的講員, 25歲時,就開始交給他事工和責任。 38歲時收到邀請成為世界華福中心總幹事,「很感謝陳世欽牧師,陪伴我成長、尊重我的意見,讓我有機會負責任,做出困難的決定,他的授權大大祝福了我,他是我很好的學習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