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Sunday, February 21, 2021

《利未記1-10章》 的靈修素材

今日西宣主日學老師Polly介紹 


以色列在
Timna Park 內有一個1:1的會幕模型,有興趣者可以自行上網查找 (YouTube及其他資訊)或瀏覽以下網址;第一個是中文網站,第二個是以色列官方旅遊網站(英文): 

https://israelmega.com/biblical-tabernacle-model-in-timna-park/   

https://www.israel-in-photos.com/timna-park.html 


《利未記1-10章》 

會幕在中央,是一幅生活作息以神為中心的圖畫: 


 


五祭 

名稱 

經文 

祭物 

特點 

目的 

燔祭 

1:1-17; 6:8-13 

無殘缺的公牛、公綿羊、公山羊、班鳩、雛鳥(按獻祭者能力

(除皮外)全燒在壇上;馨香的火祭 

贖一般的罪 (罪性)代表全然的奉獻 

素祭 

2:1-16; 6:14-23 

細麵(加油及乳香)、無酵餅、初熟的禾穗(以鹽調和

部份燒在壇上;大部份由祭司所得(食用);馨香的火祭 

不可有酵及蜜 

(不流血

為初熟果子感恩;獻上最好的給神 

平安祭 

a.感恩祭 

b.還願祭 

c.甘心祭 

3:1-17; 7:11-34 

無殘缺的公/母牛、綿羊、山羊 (加上餅

無殘缺的公/母牛、綿羊、山羊 

/母牛、綿羊、山羊 

脂油腰子(肥尾巴)燒在壇上歸神;搖祭之胸及舉祭之右腿歸祭司; 獻祭者可享用大部份的祭物 

相交/關係fellowship 

a.為拯救/恩典感恩 

b.感恩心願得成 

c.一般感恩 

贖罪祭 

4:1-5:13; 6:24-30 

祭司或會眾公牛 

官長公山羊 

平民母羊 

祭司或會眾脂油腰子燒在壇上其餘燒在營外 

官長/平民:脂油腰子燒在壇上其餘祭司可在會幕院子中吃 

求赦免不能償還或誤犯的罪 (罪行

贖愆祭 

5:14-6:7; 7:1-10 

公羊、母羊、羊羔、班鳩、雛鳥、細麵(按獻祭者能力

脂油、腰子、尾巴燒在壇上其餘祭司可在會幕院子中吃 

賠償要另加五分一 

細麵不可加油或乳香 

求赦免能償還的罪並願意賠償受損者 

 

 

·         代表生命 

·         惟獨肉帶著血,那就是他的生命,你們不可吃。(9:4) 

·         祭牲的血為潔淨(罪得贖)與成聖 

·         基督的血帶來什麼/代表什麼? (可參考希伯來書第9:1-10:14,特別是9:11-14) 

 

獻祭 

·         各樣的祭中有沒有一樣對你來說特別深刻為什麼

·         是每一位神的子民都要行的(獻祭者有需要做的部份,而且是甘心,全然的獻上

·         是每天持之以恆的「練習」學習順服神的旨意 

·         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12:1) 

·         不需要到會幕獻祭的你會如何「練習」呢

 

祭司 (8-10) 

·         祭司就職禮 

·         出埃及第二年正月初一日 

·         出埃及第二年正月初八日 

·         獻祭… 

·         摩西、亞倫進入會幕,又出來為百姓祝福,耶和華的榮光就向眾民顯現。有火從耶和華面前出來,在壇上燒盡燔祭和脂油;眾民一見,就都歡呼,俯伏在地。(9:23-24) 

·         亞倫的兒子拿答、亞比戶各拿自己的香爐,盛上火,加上香,在耶和華面前獻上凡火,是耶和華沒有吩咐他們的,就有火從耶和華面前出來,把他們燒滅,他們就死在耶和華面前。(10:1-2) 



思想:
(1) 我們都不需要到會幕獻祭,現在甚至不能每星期到教會敬拜;但我們可以營造一個適合自己的環境,去「學習」及「練習」每天聽神的話及遵行祂的心意。你試想兩、三項可以在日常生活實行的方式,並分享吧。期待你的分享呀!


PRAYING FOR HONG KONG: FOLLOWING JESUS TO FINISH HIS MISSION

Adopted from https://www.chinapartnership.org/blog/2020/8/praying-for-hong-kong-following-jesus-to-finish-his-mission, August 11, 2020. 




Editor’s note: Tom Chow is a father of three American-born Chinese children, pastor of an overseas Chinese church, and a doctoral student with a heart for the Chinese people.

I am proud to be called a Hongkonger, and love its people and culture very much. One of my most memorable moments in Hong Kong took place at Chek Lap Kok International Airport, on Dec. 9th, 2000. On that day I had to say “goodbye” to my best friends, close relatives, familiar places, and favorite foods. My family had decided to immigrate to the U.S. for a better life and future. Two years later, I came to understand why God called me to leave Hong Kong: so that I could come to faith in Jesus, and dedicate my life to the mission of God.

Due to China’s National Security Law recently passed, many Hong Kong people are considering immigration. A Chinese pastor has said: “Persecution is an involuntary commission of God’s people, bringing them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to bless the nations.” Abraham, Isaac, Jacob, Isaac, and the early the early church likewise left their homes. Since the 1970s, large groups of Hong Kong people have migrated to places like Vancouver, Toronto, Seattle, New York, London, and Sydney . Countless of them came to salvation and planted thousands of overseas Chinese churches. This phenomenon is what missiologists called Diaspora Mission; that is, Christians’ participation in God’s redemptive story to evangelize their kinsmen on the move, and through them to reach out to natives in their homelands and beyond. God is being glorified in Hong Kong at this time through the presence of Christians there. Perhaps he will also be glorified when these Hongkongers are scattered to the nations with God’s mission to the diaspora, through the diaspora, beyond the diaspora, and with the diaspora.

There are idols in Hong Kong that people need to leave behind in order to live out the mission of God. Anyone leaving one’s hometown is like a disciple in Jesus’ day, who “left everything and followed him.” (Luke 5:11, 28) For Hong Kong people, this may include leaving comfort, stability, vested interest, wealth, and even friendship and kinship. Leaving one’s hometown is costly, but if it is for the sake of the kingdom, the reward is surpassing. Jesus answered his disciples: “You won’t regret it. No one who has sacrificed home, spouse, brothers and sisters, parents, children—whatever—will lose out. It will all come back multiplied many times over in your lifetime. And then the bonus of eternal life!” My prayer is that God will motivate and mobilize Hong Kong people as a diaspora with the mission of God. Whether they are staying in Hong Kong to be faithful witnesses, or leaving the city for the kingdom of God, they will be following Jesus, as his disciples, to finish his mission.



FOR REFLECTION

This author’s hope is that God’s people will follow him to finish his mission, whether they stay in their hometown or immigrate to a new land. How do you see your life as a part of God’s big picture mission?

我以被稱為香港人而感到自豪,並非常熱愛香港的人民和文化。我在香港最難忘的時刻之一是在2000年12月9日在赤臘角國際機場舉行的那一天。那天,我不得不向我最好的朋友,親戚,熟悉的地方和喜歡的食物說再見。我的家人決定移民美國,過上更好的生活和未來。兩年後,我開始理解為什麼上帝呼召我離開香港:這樣我才能信仰耶穌,並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上帝的使命。

由於中國最近通過的《國家安全法》,許多香港人正在考慮移民。一位中國牧師曾說:“迫害是上帝子民的非自願使命,將他們從一個地方帶到另一個地方,以祝福萬國。” 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以及早期的早期教會也都離開了家。自1970年代以來,大批香港人移居到溫哥華,多倫多,西雅圖,紐約,倫敦和悉尼等地。他們無數人後來得救,並種植了成千上萬所海外華人教會。這種現像被宣教學學家稱為Diaspora Mission (聚散宣教學)就是說,基督徒參與上帝的救贖故事,傳福音給他們的親戚,並通過他們與其故鄉及本地人接觸。上帝今天在留港的基督徒身上得著榮耀。當這些香港基督徒上帝對散居者的使命,通過散居者,越過散居者和散居者而散佈到各國時,也許他也會得到榮耀。(Perhaps he will also be glorified when these Hongkongers are scattered to the nations with God’s mission to the diaspora, through the diaspora, beyond the diaspora, and with the diaspora.)

為了實現上帝的使命,香港有些偶像需要人們留下來。耶穌時代,任何人離開家鄉都像門徒,“留下一切,跟隨他”。(路加福音 5:1128)對於香港人而言,這可能包括留下舒適,穩定,既得利益,財富,甚至是友誼和親戚關係。離開家鄉需要付很高的代價,但是如果是為了天國的緣故,那麼回報就必定會超過。耶穌對門徒說:“你不會後悔的。犧牲房屋,配偶,兄弟姐妹,父母,子女的任何人都不會失敗。在您的一生中,一切都會成倍增加。然後是永生的紅利!” 我的禱告是,上帝會以上帝的使命激勵和動員香港人散居。無論他們是留在香港作忠心的見證,還是為了神的國離開,他們都將跟隨耶穌作為他的門徒來完成他的使命。



反思:

作者的希望是,無論他們是在家鄉還是移民到新大陸,上帝的子民都將跟隨他完成他的使命。您如何將自己的生活視為上帝大使命的一部分?

Sunday, February 14, 2021

大師耶穌「牛年通勝」


來自楊望侯牧師2/14/2021-「小小分享,牛年有情有感」

牛年初三情人節清早,祈禱靜觀有情有感的三段經文,與牛有關的回憶。

耶穌說:手扶著犁向後看的,不配進神的國。(路加福音9:62)

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裡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11:29-30)

『牛在場上踹榖的時候,不可籠住他的嘴。』難道神所掛念的是牛嗎?(哥林多前書9:9)

靈性覺醒後走了五年多的日子,其實每個人的都有過去,我的過去大多數是失敗,絕少成功。五年來手扶著犂,走靈性和事奉的路。過去的錄音,好像不時在背後重播,只好前望朝向天國,多行一步,天國在心,過去的聲音漸漸遠去,前面權能榮耀越來越走近。

耶穌,你是木匠,精於貼身合適的牛軛,同行牛隻,配上你的軛輕鬆自在。你拖帶我走靈性道路,柔和地吩咐我:以主禱文祈禱靈修。被你的聖神吸引著,謙卑地學習,根本不懂和沒有的聖神。聖殿靈修,進入幔內,得享安息,原來是如此容易和輕省。

提早退而未休的生活,因為是來得突然的感召,經濟是沒有足夠準備,雖然不富有也不算窮,帶著微薄的積蓄,上主掛念我的日用飲食,藉著太太、女兒、兄弟弟兄的守望,無掛無慮,衣食住行還是足夠有餘。

牛年回首,甘為神子牛!
阿們!

默想靜觀:
神就是愛,住在愛裡面的,就是住在神裡面,神也住在他裡面。(約翰一書4:16)

後記:
牛血有贖罪之意,藉此祭司進入幔內。但主用自己的血一次進入聖所,成了永遠的祭。我們無法增添或減小他救贖的功效,只能藉此事奉祂。

“11 亞倫要把贖罪祭的公牛牽來宰了、為自己和本家贖罪. 12 拿香爐、從耶和華面前的壇上、盛滿火炭、又拿一捧搗細的香料、都帶入幔子內、 13 在耶和華面前、把香放在火上、使香的煙雲遮掩法櫃上的施恩座、免得他死亡. 14 也要取些公牛的血、用指頭彈在施恩座的東面、又在施恩座的前面、彈血七次。 ” (Lev. 16:11-14)

“11 但現在基督已經來到、作了將來美事的大祭司、經過那更大更全備的帳幕、不是人手所造也不是屬乎這世界的. 12 並且不用山羊和牛犢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進入聖所、成了永遠贖罪的事。 13 若山羊和公牛的血、並母牛犢的灰、灑在不潔的人身上、尚且叫人成聖、身體潔淨. 14 何況基督藉著永遠的靈、將自己無瑕無疵獻給 神、他的血豈不更能洗淨你們的心,除去你們的死行、使你們事奉那永生 神麼。” (Heb. 9:11-14)

Friday, February 5, 2021

對《神權政治》和《多元文化》的回應(附有關華盛頓州的性教育議題連線)


轉載自:《漢語世界與文化宣教 》第四讲的課堂部分內容    授课老师:包兆会博士 2月2日
今日的教會去適應世界的多元化是否一種妥協,求舒坦的做法?教會在各地都無法佔有主導的地位,但基督教教義及文化是否該被基督徒看做正確的價值?
謝謝提出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以下我是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供參考:

1、首先我申明,假如我有投票權,我會投給特朗普,但最終拜登勝出,我也會接受這一結果,我相信上帝依然在掌管一切,神也並不是總按一些基督徒的心意而行事,神有他自己的心意。

2、神權政治主要出現在前現代社會,比如君士坦丁大帝 把基督教立為國教,但這並不能拯救基督教的復興,也不能保證教會和社會的墮落,所以有了沙漠教父的修道運動。

3、基督徒有時會產生幻覺,把自己的能力無限誇大,上帝掌管萬有(西1:16-17),但並不意味著教會或者信徒有能力掌管萬有。

4、現代社會是一個追求多元、平等、民主、自由的社會,這是一個共識,基督教要想進入現代這一公共社會領域,只能以多元中的一元(在有些地方,甚至一元也沒有,不給基督教生存的空間,這說明在那個地方在社會形態和價值結構上還沒有進入現代社會治理體系,還停留在前現代)與其他思想學說和觀念進行公平競爭,不可能讓自己享有特權, 要遵守公共社會領域的各項規則,這些規則包括基督徒參與選舉、投票以及甚至有可能要接受自己不喜歡的選舉的投票結果等,在現代社會也可稱之為程序正義,大家都要按這一程式和規則行事。

5、馬丁路德發起的新教改革在某些方面就是打破神權政治,即打破教皇—神父階層作為一種特權體系管理一切領域的權柄,所以有了"人人皆祭司"的口號,"人人皆祭司"是典型的一種現代社會的價值觀,強調平等和尊重差異。 後來,隨著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和啟蒙運動,荷蘭改革宗凱波爾(Kuiper)提出了上帝的絕對主權和社會各個領域的相對主權,認為社會各個領域有著相對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比如說,你從事經濟活動,就要遵守經濟學的一些規律,你從事媒介行業,就要懂得怎樣使用媒介的規律,這也可叫做你在這方面的專業修養吧。 今天一些牧師和基督徒介入社會、政治和文化領域,但效果不是很理想,甚至與各方對話時感覺力不從心,跟缺乏某一領域的專業修養有關。 

6、基督徒進入一個多元的世界,並參與社會領域各項工作,並不意味著對多元的妥協,在多元價值觀的世界上,基督徒提供了其中的一元(天國價值觀),這一價值觀與世界的價值觀一直會存在張力(但也不總是一直敵我狀態,世界和文化提供的價值觀中也有出於上帝普遍啟示的部分,也有聖靈的維護以及真、善、美、愛的東西)。 從價值觀的板塊來說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是一個世俗主義和人文主義佔主導的世界,所以,基督徒在價值觀上屬於世界的邊緣,我們也是在世界的邊緣向世界宣教,是入世而不屬世。

後記:

最近我自覺未能靜觀世界,何談普世宣教。在讀這學期的「跨文化處境學」時常常想到耶穌如何「道成肉身」,而我可以怎樣效法他「肉身成道」(滿有基督的身量)。

默想:
「靜觀世界」
我們所領受的,並不是世上的靈,乃是從神來的靈,叫我們能「知道神開恩賜給我們的事」。 並且我們講說這些事,不是用人智慧所指教的言語,乃是用聖靈所指教的言語,將屬靈的話解釋屬靈的事 。 然而,屬血氣的人不領會神聖靈的事,反倒以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因為這些事惟有屬靈的人才能看透。 (哥林多前書2:12-14 和合本)

「肉身成道」
直等到我們眾人在真道上同歸於一,認識神的兒子,得以長大成人,「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 (以弗所書4:13 和合本)


有關華盛頓州的性教育議題:

Sex Ed and Religion -- A battle in Washington State

New mandated sex education in Washington state bucks biblical teaching

Informed Parents of Washington

Comprehensive Sexual Health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其他:
莫特曼講座「神學的未來」

Wednesday, February 3, 2021

我最喜歡有關「門徒訓練」的經文


這是一個來自耶穌的「個人的邀請」

(A personal invitation from Jesus)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 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 (馬太福音11:28-29 和合本)


這是一個賦有「革命性的挑戰」
(A revolutionary challenge) 
於是耶穌對門徒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馬太福音 16:24 和合本)

這是一個「跨文化宣教的使命」
(重點是使萬民作主的門徒)
(An intercultural mission that makes disciples of all people) 
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 (或譯:給他們施洗,歸於父、子、聖靈的名)。 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馬太福音28:19-20 和合本)

這是一個「生命承傳的過程」
(A life transforming and transferring process)
你在許多見證人面前聽見我所教訓的,也要交託那忠心能教導別人的人。 (提摩太後書2:2 和合本)
  • 過程中涉及F.A.T. (faithful, available, and teachable) 門徒的可信性,可塑性,和可教性。
  • 也需要門訓者的I.H (intentional, humble) 銳意性, 倒空性
  • 整個門訓的重點不在於知識的傳遞(information),而是生命的轉化(transformation)。這是一個在透明敞開的關係中互動而經歷轉化的過程(transformative interacting pro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