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篇第二卷的開首,是一個流亡者的祈禱。
「我從前與眾人同往、用歡呼稱讚的聲音、
領他們到 神的殿裡、大家守節.
我追想這些事、我的心極其悲傷。」
(詩 42:4)
詩人(可拉後裔作為一群樂師,參閱歷代志上 6 章)代表了神的子民,在異地再次想起往日在聖城和聖殿生活的日子。他多次哀嘆心裡的憂悶和煩躁,這種在詩篇中常常出現的哀求或抱怨,其實不是源自他們的不信,而是在他們在真實的信仰掙扎所表達的堅持。哀歌或求告詩,往往像是個起伏不定的屬靈旅程,從平地到低谷,從低谷到高地,一時間心裡「極其悲傷···」(4-6)一時間轉念「應當仰望神···」(42:5,11; 43:5)。[1]
上帝最後要復興的是基督的身體,作為聖殿讓神的子民藉著信來到寶座前。
流亡者的祈禱好比耶穌所教導的主禱文第二句:願你的國降臨···
正如新約所提及有關聖殿的屬靈意義,流亡者或聖殿朝拜者,現在藉著信心的禱告,在基督裡重建心靈中的聖殿···
默想:
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應當仰望 神.因我還要稱讚他.他是我臉上的光榮、〔原文作幫助〕是我的 神。(詩 42:11)靜觀:
藉著信心的禱告,在基督裡重建心靈中的聖殿···
[1] J-Curve: Dying and Rising with Jesus in Everyday Life by Paul E. Miller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