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e

Saturday, September 5, 2020

9.4.20 與神與人「對話」的探索2:體驗「心禱」

昨晚半夜頭痛醒來,吃了美味的出前一丁和止痛藥後,繼續學習與神「對話」。聽了一段温偉耀博士的分享受益良多(可看下方參考資料)。

回想起在神學院時期,甚至更早己體驗過「心禱」(Prayer of Heart) 的操練。開始時,我是跟著母會牧師的建議,默念「主耶穌,我深深地愛慕你,緊緊地跟隨你」。當時,用單純的心,學著試著,覺得受用,加強了愛慕和跟隨主的心志。

後來是跟著溫偉耀的講解提示,開始操練「耶穌禱文」。在神學院充滿壓力的頭第一年,不斷默念「主耶穌基督,神的兒子,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當時也是學著試著的心態,沒有定下目標重複的次數,用單純的心體會,結果不錯。記得有一次與太太行街放鬆時,無意中一邊行一邊心禱「主耶穌基督,神的兒子,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心中的體會是— 主啊,我真的需要你「可憐」我這個... 面對著希臘文,神學,輔導,排山倒海的生詞,閱讀,和論文... 的罪人。「心禱」加深了我對神的依靠,經歷到心中的力量。


默想:

赦免我們的罪,因為我們也赦免凡虧欠我們的人...」(路加福音11:4 和合本)


體驗「心禱」:
  1. 把「耶穌禱文」背下— 主耶穌,神的兒子,可憐我,這個罪人」
  2. 開始時選擇一個安靜的地方,每天早晚定1-2分鐘時間重複默念禱文內容,從「嘴唇」到「思考」和「入心」
  3. 直至成為你的「心禱」和「不住的禱告」,一般數天至數週後見效,然後按聖靈的帶領隨時隨地使用
  4. 「耶穌禱文」的詳細說明,請看以下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https://m.youtube.com/watch?v=jqEw7X9PBc8




追求屬靈的得與失——評基督教靈修學四大傳統的優點與危機
溫偉耀博士 著

   http://tcfc.twfc.org.tw/c/document_library/get_file?p_l_id=1744371&folderId=1806347&name=DLFE-37508.doc

 1心禱the prayer of the heart

心禱就是用心的禱告。所謂『心禱』也就是『耶穌禱文』『主耶穌基督神的兒子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LordJesus ChristSon of GodHave mercy on meA sinner.)東正教的起始當然是用希臘文。在這裏,何謂『心的禱告』呢?

1)五重的禱告境界

Theophan the Recluse指出我們有五重禱告的境界

a咀唇的禱告oral Prayer);

b用思考的禱告prayer of mind);

c用思考及入心的禱告mindinheart prayer):同時有理亦有情托住的禱告。說:『求神赦免我』的時候,雖然知道自己是求神的赦免,但並不等於有情托住。從心底裏發出渴求說:『神啊!求袮赦免我!』這種感受就是『用思考及人心的禱告』。

d直覺的心禱prayer of heart):思考愈來愈少,到情先過理的地步。即是說裏面的情與神的關係強烈到一個地步不能用言語表達出來。在一刹那間,情比理更多,因為管理智的腦無法表達情直接的感受,這就是直覺的心禱。

c不住的禱告unceasing contemplative prayer):有些靈恩人士說方言到了感情澎湃的地步時發覺一生中所學的字眼都不能表達得到,於是用一些自己所不能瞭解的字眼來表達。這就是一種直覺、完全超理智的禱告。即是到達直覺禱告的境界,然後不住的禱告。

『耶穌禱文』的實踐就是對照五重禱告境界發展出來的。

a.咀唇的禱告:在『耶穌禱文』中就是大聲念誦禱文。不斷重複的念誦:『主耶穌基督,神的兒子,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按照《東正信徒朝聖記》的操練,開始時師父吩咐信徒每天念三千次;一星期後,發覺開始入心的時候,便要念六千次;再過一星期後,便增加至念一萬二千次。幾乎每天清早起來便要開始念誦,一直念到晚上。甚至連嘴唇也開始麻痹。在我看來,這樣未免太過苦修了。起初念的時候,不知道自己所念的是什麼,但是慢慢便開始進入第二個境界。

b.進入第二個境界後,一邊念便一邊明白所念的字眼。『主耶穌基督』是我們的主,我們說話的物件是耶穌基督,他是『神的兒子』,是最偉大的一位。請他做什麼?就是請他『開恩可憐我,我這個犯罪的人』 。在整個禱告的內容,包含了讚美神、耶穌基督的名字;高舉神,謙卑自己的態度;以及承認自己是犯罪這個事實。這就是用思考的禱告。

c.到第三個階段,開始不單是理性上知道這三個內容,而且慢慢有相應的感受出來。當某些字眼打進我們的感受時,會有強而謙卑的感覺出來,那不是理智的理論,而是感受,感受到自己有罪、軟弱和不配。

d 『禱文』充滿整個人的內心世界:到禱文已念到十分稔熟時,感情澎漲到一個地步,不再需要有理智,對神的讚歎、呼求、自己的謙卑、認罪等經歷已經完全充滿了整個人。這第四個階段,可以說是純粹用心使整個內心世界湧出內心的說話。這時,根本無需考慮禱文的內容是什麼,因為已經太熟了。根據《東正信徒朝聖記》的記載,信徒到達不能停止念誦的地步,無論做什麼事的時候,或走路、或間談時都在念誦禱文,經文已經在心靈中成為一種背景(background  。甚至有一天會發現自己在睡覺、造夢時都在念誦禱文,到天亮時自己被祈禱文吵醒。意思是說這時已不是他念誦禱文,而是禱文帶動他。用理性來說,我們知道要說什麼話,然後說出來,就是我們做主體帶動祈禱;但是到這個地步,卻是由祈禱帶動他,於是他整個人都被祈禱帶動,做任何事都是由祈禱出來,這就是不住禱告。

e.超越分析性的言語或概念,成為內在生命的一部分。在『耶穌禱文』的操練中,到最高時就是純粹心的禱告,無需用理性。由理性開始,然後理性加上心,到最後心佔據整個人的時候,理性就會退隱。這是一種在純直覺習慣的心境下,整個生命向神呼求。整個生命就是向神呼求的生命,由朝到晚的生活都是向神呼求生命的情態。這是很高的境界。這境界是『耶穌禱文』最高的情況,將整個人的生命扭轉過來。

『耶穌禱文』的操練重點:

a配合呼吸——身心結合的禱告psychosomatic totality

我們的身體與心靈不同當我們唱詩『主啊!我仰望瓏』時卻垂下頭來這總是不大對稱。又假如我們念:  『我真快樂,主恩就是這樣』時,語調平淡乏味,完全沒有快樂的感覺。當我們的面部與心靈有大的差距時,表示我們不是真正整個人投入。整個人的投入,是身、心、靈都有份兒。當然,呼吸最容易擺動和容易受到控制,所以初練習的時候,透過呼吸的節奏在腦中背念『耶穌禱文』最為有效。我們可以將它分成四節:

a)吸氣:『主耶穌基督』;

b呼氣『神的兒子』

c)吸氣:『開恩可憐我』;

d)呼氣:『這個罪人』。

初操練時,我們會發覺呼吸與禱文配合得並不理想,可能會氣促了一點,或是呼吸得慢了一點。只要多加練習,慢慢便會愈來愈順暢,最後成為呼吸的一部分。初時的操練,有點不求甚解,但是慢慢會明白禱文內容的意思。如果堅持繼續操練,我們會發覺『情』會開始出來,這不會產生任何危險。

b重複的單一禱文monologic prayer——由『意識』打入『無意識』

重複背誦既有其心理作用也有其神學作用。重複的心理作用,就是當不斷重複一句說話時,這句說話便會從意識打入潛意識。例如我們重複地聽流行曲、或是電視節目音槳、或是片集的主題曲,便會不知不覺地琅琅上口。重複背誦『耶穌禱文』,我們也會把禱文從意識打入潛意識,成為內在生命的一部分。

重複有兩種操練的方法:

a)隨時禱告: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內心『不住的禱告』。念得多了,我們會發覺當我們背誦的時候,同時可以做任何其他的事情。這個過程,初時用理智時,會有理智的衝突;到從理智進到人心,不再需要理智,成為一種態度的時候,雖然我們仍可以用理智,但是理智已再沒有與我們衝突,不會奪去我們的注意力,成為一種心靈的背景。

b)特定時刻:心靈的背景也可以是定時的操練。也許每天抽十五分鐘,在沒有人打擾的地方操練。這可以使注意力集中,讓感受快一點出來。

這兩者都要互相配合。不過,過了一段時期之後,就能夠無需定時,也可以每天由早到晚隨時背誦。

c.禱文的特色——有信仰的內涵

a)有耶穌基督的名字。呼叫耶穌的名字的時候,耶穌聽到了,便臨在與我們相交。

b)高舉耶穌基督是神的兒子。

 (c)表示自己在地位上的謙卑:『開恩可憐我!』仰望神與我們同在,承認自己的不配;然後是『這個罪人』,肯定自己作為人的事實。所以有認罪,有謙卑,有仰望,有高舉神,也有耶穌的名字,這都是屬靈經歷中最基本的部分。所以這短短一段,已經全面地包含了屬靈經歷中最需要的元素。因此,我們若要尋找一句作為屬靈經歷的背景,這一句說話可算是最全面的了。

d.『耶穌禱文』的重要特質

『耶穌禱文』的重要特質就是到最高峰時,將禱文念至進入內心生命(inwardness),成為一種『寂靜』的心靈狀態。《東正信徒朝聖記》提到整個人詖禱告的心境籠罩著,有一種完全舒服平靜的感覺,這種平靜的感覺已不是來自自己的禱告,而是由禱告托住,成為一種禱告的生活方式。在禱告的經歷中,作者經歷到主耶穌和他已再沒有任何距離,他無需呼求耶穌到來,因為耶穌已經與他同在,直接在他的生命中彰顯他的榮光。當我們呼求『開恩可憐我』時,其實我們就是將我們的生命與耶穌接上,耶穌的榮光就充滿我們,不用靠任何理性或身體媒介。耶穌的榮光直接充滿我們的生命。這祈禱由被動變成主動,不再是『我』向耶穌禱告(pray to Jesus),而是耶穌自己在我生命裏面禱告(pray of Jesus Himself in me)。當『耶穌禱文』到了這個地步,就成為我們屬靈不住禱告的經歷。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